远洋鱿钓业是我区渔业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远洋鱿钓投产渔船数量不断增加,作业区域日益拓展,鱿鱼产量大幅增加。产业快速扩张以及国外鱿鱼市场疲软导致我区鱿鱼出口受阻,远洋鱿鱼价格下跌,生产单位面临经营困难。
对此,去年初我区部分党代表提出《关于促进我区远洋鱿钓渔业有序发展的建议》。提案人谢志远告诉记者:“十多年来,普陀的远洋资格企业已发展到15家,其中远洋鱿钓企业12家,但缺乏能带动全局的龙头企业,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在资金投入、鱼货销售、后勤保障、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区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谢志远提出要扶持建立远洋龙头企业、严格控制鱿钓渔船规模、加快远洋职务船员培训、建设远洋渔业基地等建议,促进我区远洋鱿钓渔业有序发展。
针对行业困境及代表提案,区海洋与渔业局协同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引导远洋资格企业向规模化作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延长产业链,完善配套保障,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区群众性远洋渔业存在‘散小弱’的问题,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群众性远洋渔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不断凸现,远洋鱿钓业发展面临挑战。”谢志远介绍,2012年上半年,我区渔业相关部门积极向上反映,要求控制远洋鱿钓生产规模,争取国家、省、市对远洋鱿钓船更新改造的财政补贴,鼓励和支持老旧鱿钓船更新改造。
同年下半年,省相关渔业部门提出控制远洋鱿钓生产规模,暂停审批的规定,只同意更新淘汰现有老旧鱿钓船。“我们希望在远洋渔船总规模控制下,淘汰一艘更新一艘,从根本上提高鱿钓船的质量和装备,彻底改变我区远洋鱿钓船‘老龄化’、‘非专业化’的现状和生产安全问题。”谢志远说。
2013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远洋渔船更新改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远洋渔业发展要求,不再批准个人新建或购置远洋渔船,不再批准新建或购置木质渔船和钢丝网水泥渔船从事远洋渔业生产,不再批准通过代理或挂靠方式从事远洋渔业生产。
“这一系列文件、政策出台后,对保护远洋渔业资源、促进远洋渔业长足有序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现有远洋渔船281艘,投入鱿钓生产渔船224艘。
针对当前鱿鱼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的局面,区渔业部门积极开展推介宣传,努力拓展鱿鱼内销渠道,扩大市场销量,提升鱿鱼价格。2013年9月,第二届舟山深海鱿鱼美食节主题活动在成都举行,同时举办舟山深海鱿鱼及海产品采供洽谈会,共12家舟山深海渔业企业和近百家成都餐饮品牌企业在活动现场进行了积极务实的商洽沟通,为双方产销对接的长期合作拉开了新的帷幕。目前国内鱿鱼销售大有起色,鱿鱼库存大幅减少,价格逐步回升。
此外,区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引导企业、船东到水产品交易市场统一进场销售,设立鱿鱼销售行业限价,自由挂牌买卖,按照逐步规范、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原则,尽量简化手续,贴近现有市场实际,跟进仓单质押、代付海运费等相关金融配套服务,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我们正在抓紧制定鱿鱼产品质量标准,推进鱿鱼市场规范交易,更好地促进鱿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说
得益于各项举措,2013年前三季度,我区远洋捕捞累计产量147416吨,同比增加28.43%;累计产值111337万元,同比增加22.92%。其中,南太鱿鱼钓累计产量121068吨,累计产值78958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5.9%和21.79%;金枪鱼产量5425吨,产值11596万元,同比分别增加69.64%和17.82%。